敦煌石窟進入預防性保護推行“負責任的旅游模式”
題:敦煌石窟進入預防性保護 推行“負責任的旅游模式”
每年國慶假期,會有數以萬計的參觀者涌向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由敦煌研究院根據科學調查核定的單日游客承載量,近年很好地對如潮人流進行了引流,既保護了石窟文物的安全,也保障了出行游客的參觀體驗。這種“負責任的旅游模式”,是敦煌石窟數十載保護管理探索中的一個縮影。
敦煌文物由“搶救性”保護進入“預防性”保護,莫高窟參觀新模式解決了文物保護和旅游開放的矛盾,敦煌文保技術應用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qū)……今年是敦煌研究院成立80周年,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該院已發(fā)展成為中國管理世界文化遺產數量最多、跨區(qū)域范圍最廣的文博管理機構。
80年前,敦煌藝術研究所掛牌成立,位于大漠邊緣的莫高窟結束數百年無人管理的狀態(tài),開啟有序管理與保護。中國改革開放后,敦煌研究院先后與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科研機構開展合作與交流,形成對莫高窟文物的國際保護科研機制,解決了敦煌壁畫保護科技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從窟內壁畫的保護修復到洞窟內外環(huán)境監(jiān)測,以及防沙治沙工程的建設,逐漸建成了對莫高窟全方位科學保護的體系?!倍鼗脱芯吭狐h委書記趙聲良介紹說,20世紀90年代,該院攜手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開始在莫高窟窟頂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治沙工程,逐步建起多道屏障,使進入窟區(qū)的積沙減少八成。
進入21世紀,敦煌研究院在統(tǒng)籌文物保護、學術研究以及開放管理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新舉措,形成科學的保護利用理念。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和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國家級科研平臺的建立,不僅加強了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的力量,而且推動敦煌保護科技成果向全國文物單位推廣應用。
2014年,敦煌研究院成立石窟監(jiān)測中心,運用物連網、傳感器等手段,對每一個洞窟的溫度、濕度和空氣質量進行適時測控,及時掌握洞窟小環(huán)境的變化,敦煌文物的保護工作逐步由“搶救性”保護進入到“預防性”保護的時代。
同年,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建成開放,這一游客服務設施通過數字敦煌資源制作數字電影,讓游客對敦煌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輝煌而精美的敦煌藝術有了更為豐富的體驗。這也形成新的莫高窟參觀模式,緩解因游客激增給保護壁畫帶來的壓力。
趙聲良說,近年來,該院集中力量進行莫高窟數字化采集,不同形式的敦煌藝術展覽持續(xù)在國內外推出。不僅把敦煌藝術帶出國門,向世界展示,還先后引進了阿富汗和日本等國博物館收藏品在敦煌舉辦展覽。
為“推動流散海外的敦煌遺等文物的數字化回歸,實現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數字化共享”,敦煌研究院先后與英國、法國、匈牙利等國收藏機構簽署合作協(xié)議。同時建成“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上線全球首個超時空參與式博物館——“數字藏經洞”國際版以及“敦煌遺書數據庫”。
近年來,敦煌研究院建成并啟用中國首座文物保護領域多場耦合實驗室和中國首個石窟寺監(jiān)測預警省級平臺。敦煌文保技術不僅為全國10余個省份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提供技術支撐,并走出國門完成了緬甸蒲甘他冰瑜寺數字化保護項目。
責任編輯:網絡
隨便看看:
- [熱點]首屆百花山氣象論壇舉行探討以氣象金融保險“護航”經濟發(fā)展
- [熱點]BCM小寵閃耀2025京寵展,引領小寵生活新潮流
- [熱點]中信保誠人壽擬再增資25億元,雙方股東持續(xù)看好中國保險業(yè)發(fā)展
- [熱點]“愛旅拍”亮相澳門漫展
- [熱點]濟寧:推廣智能低碳技術智慧港航建設初具規(guī)模
- [熱點]Intertek天祥集團全球首席執(zhí)行官兼著名領導力專家推出領
- [熱點]1-8月物流運行數據公布物流總額同比增5.4%
- [熱點]破冰破局破題——再訪關嶺看改革
- [熱點]港股三大股指持續(xù)走高,恒生科技指數盤中漲超5%
- [熱點]深海導航靠什么?專家:我國自主研發(fā)的設備已完成水下試驗|大灣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